
四川-成都-温江区
货运站距离:1.成都站 18.6km 高铁距离:1.成都东站 28.1km 2.成都北站 18.7km 3.成都南站 25.6km 港口距离:1.成都西联钢铁物流港 18.8km 机场距离:1.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5.4km 区位介绍:保税区主要在西部园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西北部,地处东
四川-成都-温江区
货运站距离:距离城北联运货运站26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成都东站35公里 港口距离: - 机场距离: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7公里 区位介绍: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
四川-成都-温江区
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基本信息:创立时间:1992年。正式批准时间:1998年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纳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地位: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全国四家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西南侧,距成都市中心仅18公里,交通便捷,紧邻成都外环高速路,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1公里。规划与发展: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规划控制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规划有核心产业区、科教产业区、中央商务区、总部办公区、配套产业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机械、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印务包装等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并引进了近600个项目,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4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20家,投资上亿元企业逾百家。优惠政策与支持: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配套设施与服务: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内配套设施完善,包括教育、医疗、休闲等多方面的服务。教育环境方面,温江教育体系完善,有多所中小学和重点中学。医疗服务方面,拥有三甲等以上医院及多家医疗机构和教学医院。休闲娱乐方面,温江是“川西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有多个旅游休闲度假区。重要企业与机构: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内包括台湾统一集团等台资企业,也有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孵化园。西南财经大学(本科部)、四川教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也位于该区内。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多功能行的综合性开发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
四川-成都-温江区
成都医药城位于天府之国腹心—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医药城规划建设面积33.4平方公里,涉及天府、金马、永宁、柳城、涌泉5个街道,是成都市布局的5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承担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战略支撑功能,纳入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及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成都医药城国际科创社区项目2022年11月全部完工。成都医药城坚持绿色、智能、融合方向,构建“三医产业主导优、优势产业支撑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成都医药城以医学研发布局创新链,加快医学研发应用及成果转化;以药械智造提升产业链,大力推进生物药产业化、化学药高端化、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规模化;以医疗服务引领价值链,大力发展专科医疗、特色康复、高端医美等医疗服务;以“三医+大数据/AI”促进三链融合。成都医药城强化数字赋能,引导健康食品顺应消费潮流和健康功能需求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印务包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发展。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引导企业由单一制造向“总部+”“研发+”“服务+”升级,开发工业旅游、工业设计等新业态,形成厂区与城市相协调,制造与服务发展相融合的都市型工业。成都医药城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医融合”发展理念,聘请国际知名机构麦肯锡和BCG编制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全球健康产业五大发展趋势,确定8个产业方向17个细分领域,推动“三医+大数据/AI”集群成链。截至2020年末,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医药健康重大产业化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主导产业占比达75%。汇聚三医行业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近500家,“高能级500强”和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0余家,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赋能平台药明康德、AI消化道影像企业希氏异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科伦、罗欣,中国人寿、太平、泰康、太平洋、前海五大险资康养项目相继落户。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年保持20%以上增长,工业用地4600余亩实现提质增效,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体系聚集,“东有张江、西有温江”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成都医药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高品质科创空间作为创新的第一阵地,促进创新链交融延伸和生态圈共生共荣。截至2020年末,与电子科大等4所“双一流”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3个,与上海交大等20所知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5家。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66个省级研发平台建成投用;围绕生物药、化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平台27个,其中研发类15个,生产类4个,服务类8个;建成创新载体140万平米;组建总规模达95亿元“1+4”健康产业基金群;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00名。创新成果涌现,在研在产药械品种超过1400个。抗体药物方面,百利药业GNC﹣038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四特异性抗体;科伦KL﹣A167等7大重磅抗体将在近3年陆续上市,均为原研性、国际化、百亿级产品。镇静化药方面,海思科的环泊酚成为近7年来成都首个获批的I类新药。高端医械方面,博奥晶芯诞生全球首个6种呼吸道病毒(含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美创等离子手术体系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成都医药城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人城产”协调发展,助力建设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截至2020年末,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建成成都实外等3所全国百强中学,累计新增学位3.9万个;聚集三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特色精专科医疗机构7家,医学检验检测机构占全市50%以上,千人床位数达11.38张,拥有互联网医院1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引入星河world、成都CAZ等百亿级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人才公寓近2000套;开工凤凰立交、CBA国际赛事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项目258个,建成15分钟公服圈24个。着眼构筑生态宜居优势,建设32公里南城绿道和三医人才公园等8个生态提升项目,新增绿地15.4公顷。成都医药城坚持以专业化导向推动运管服机制变革,引入专业公司中城新与区属国有公司联合实施高品质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推动科创空间向科技型服务企业转型。建立“1+4+N”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项目建设“五同时”+“五同步”工作机制、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建成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新尚创智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医疗器械、医药创新等10大行业联盟;建立全市第一个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审核办理“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成都医药城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依托联东U谷·巴南国际企业港等平台为载体,以产业联盟、“园中园”共建、项目合伙人等形式开展高层次产业合作,定期举办高峰论坛、联席会议、圆桌会议,共建包括新药筛选、新药安评、实验动物等一批临床前公共平台,培育一批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搭建成渝生物医药合作纽带,加速成渝两地生物医药企业及科研机构生物创新药开发进程,推动成渝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四川-成都-温江区
四川-成都-温江区
四川-成都-温江区
四川-成都-温江区
四川-成都-温江区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